想想IBM如何从纯硬件提供商变成了纯软件的提供商的呢?
中国的陕鼓,如何从做鼓风机,变成了卖空气的呢?
杭锅如何从卖锅炉变成了卖电呢?
Musk的Solacity太阳城,又是如何从做新能源硬件变成了实际上的一个集金融、硬件和电力服务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呢?
某实验室空调的制造商,又如何变成了温度湿度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呢?
时间越来越快,并不意味着竞争会越来越加剧,而是思考的时间以及动作要越来越快;动作慢的就被甩掉了,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淘汰。显然,当订单的时间或产品的周期,在2到3年的时候,你可以躺着思考、坐着工作;而当时间在1到2年的时候,你可以坐着思考、站着工作;半年到一年的时候,你只有站着思考、走着工作;在1到3个月的时候,你必须是走着思考、跑着工作了。
而且,更要命的是,现在许多的产品——比如说手机——都变成了一种快销品,这就使得更新换代节奏越来越快,生产周期甚至只有一到两个月,而且从订单到要货再到停产,都是呈现出一种断崖式发展的趋势。这就逼得生产厂家及其供应商们完全呈现出一种加速快跑的工作方式。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欧美和日本的企业,比如说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索尼等,越来越无法适应的原因。
反过来看,中国企业虽然跑得疲惫不堪,却日益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比如,华为、小米和OPPO,而且越跑越有精神,越跑越身体健康。他们自己甚至已经开始用一种新的节奏,把竞争对手带入到一种不死不活、生死难辨、甚至生不如死的境地。
而中国企业自己更要明白三件事。
毕竟,这早已经是一个从打固定靶和移动靶变成打飞靶的竞争时代了。欧美企业乃至日本企业所擅长的“靶心——瞄准——开火”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了,即使欧美大师们倡导的“开火——瞄准——靶心”方式,与中国千年《易经》“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智慧相比,也显得没有章法、流于情绪化。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血脉相连,就在于持续地在变化的环境里通过持续创新适应新的变化。所谓物竞天则、适者生存。如此看来,中国企业身处当今的环境是有优势的,五千年的智慧加上最前沿的科技,注定哺育出一大批有可能执未来之牛耳的佼佼者的。